每一次下潜都是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双重考验。叶聪表示,在一个狭窄空间里和两位陌生的科学家、工程师作为一个团队完成水下操作,潜航员要承担主要操作者以及团队领导者的角色;在出海的紧张工作之余,要能够很好地调控情绪心态;同时,如果在这种复杂、严酷的环境下有紧急情况发生,他要能够确保装备和人员的安全。这里的心理素质要求是多方面的。职业的潜航员不仅要驾驶潜水器、频繁出海下潜作业,更要服务于科学家、工程师等不熟悉潜水器的人到海底工作,所以要求比较高。现在的专业潜航员队伍已经逐渐庞大,三台潜水器总共有30多名潜航员。
7000米级下潜深度已经覆盖全球海洋面积的99.8%,剩下的0.2%被称为深渊,需要更高技术的深潜装备。站在“蛟龙”号和“深海勇士”号的肩膀上,“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总体设计、集成与海试”项目于2016年7月正式立项,由叶聪任总设计师。这就是后来被命为“奋斗者”号的万米载人潜水器。叶聪表示,如今,我们有能力在如此复杂的环境下,把潜水器操纵得上下自如,能够去感兴趣的地方,还可以拿到样品。这在10年前是不可想象的。“奋斗者”号的作业有很多特别之处,以前都是探险式的下潜,而“奋斗者”号更像是一个班车,可以经常性地运载科学家去万米深海科考。